“史大嘴”:新行长应该公开招聘 | ||||||||||||||||
■黄烨 记者曾与一位江苏的小企业家聊天,谈及谁才是你最佩服的成功人士这个话题,该企业家给出的答案颇有些出人预料不是时下最热的马云,也不是投资大师巴菲特,却是史玉柱。但他的解释同样令人信服:谁会跌得这么惨之后,还能再次爬上顶峰?又有谁能亲自到市场调研,并将崛起的点放在江阴这个相对小的城市? 这就是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中国商界不可或缺的一个名字,被一些创业者誉为励志传奇的企业家。尽管史玉柱近年来几乎不再接受媒体采访,但他总会以其他方式吸引市场的眼球以前是脑白黄金搭档的广告,现在,却是处于焦点期的民生银行。 这几天,又一次在出乎意料的时间点,史玉柱发话了。农历大年初三,就在大家仍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时,作为民生银行的股东,史玉柱通过自己的官方微博对外透露,我现每季度去湖畔大学讲一次课,听一次绿巨人太阳能电站建设进展汇报。其他时间属私人的,我很享受这种退休生活。朋友劝我参加4月份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竞选新一届董事。这会破坏我安逸的退休生活,骚扰我看美女的节奏;大嘴巴还要缝起来,以免嘴大被喝咖啡。他还坚持称,顺便大嘴一次:民生银行新行长应该公开招聘。 细心的人发现,这是两个月时间内史玉柱第三次对民生银行的相关问题发言,且每次发言都能引起市场的反应和媒体的热议。 但与大嘴巴的退休闲人史玉柱比起来,民生银行的其他民营企业家股东却很低调,既不能从公开渠道看到他们的表态,更听不到他们私下的评述。反而,只能从公开资料中看到他们的一些动态。比如,据港交所资料,民生银行原副董事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于去年12月26日以均价10.8元股,出售了1.854亿股民生银行A股,套现约20亿元,持股比例由8.38%降至7.69%。 对于史玉柱的举动,财经专栏作家陈志龙撰文称,他的微博陈情,实际上是对长期处于科层化管制状态下的中国银行业,如何摆脱既有旧体制的束缚,真正通过市场化遴选机制,引入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士的呼吁和呐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通过竞争机制引入专业人士,给股东创造价值。 20年前结缘 成立于1996年的民生银行,是由59家股东发起设立,注册资本13.8亿元。这59家原始股东中,有民营企业背景的占到了绝大多数,达到了48家。就上市公司层面看,截至去年9月底第三季度财报公布时,民生银行的前十位股东中,既有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健特生物)、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等。 其中,健特生物就是史玉柱拥有的公司之一。正是通过这家公司,史玉柱成为了民生银行重要的股东之一。 对于民生银行,外界看到史玉柱一直表达的是坚定持有的决心。民生银行一直是股东很稳定的一家公司,健特生物也一直排在几大股东的前列。从这个角度看,也能看出史玉柱董事长对这家上市公司的忠诚度。某券商的一位策略研究员对记者说。 罗列近几年资料,增持几乎是健特生物的主题。比如,据公开信息,从2011年3月到2011年9月,该公司共46次增持民生银行。当时,就有统计称,在此期间,史玉柱在A股市场上一共增持民生银行65896万股,按披露的每笔购入均价加总计算,共斥资逾38亿元。 几年前史玉柱自述为何投资民生银行的原因:我觉得投资民生银行挺好。这一块我应该能赚大钱,我坚信这一点。他说,因为,民生银行是中国银行里最有特色的一个。它是民营企业,银行里面,只有它一个真正是民营的。他说,银行最主要就是它的贷款质量高不高,如果质量不高的话是要出问题的。这方面,在史玉柱看来,民生银行做贷款的质量非常好。他当时还说,十年前(2003年)他投资了两家银行,一家是华夏银行,一家是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我投的资金比民生银行多,那时,华夏银行比民生银行大两倍。但现在,华夏银行不到民生银行的15。他说,民生银行机制不一样,企业文化有一种狼性。 事实上,把这段自述往前推20年,史玉柱那时就与民生银行结下了缘分。《中国经济周刊》就曾披露,史玉柱与民生银行之间还有一段时间跨度达20年的往事,时间可以追溯到1993年。 报道称,当时卢志强(现泛海建设董事长)和史玉柱都是民营企业家俱乐部、顶级财富圈泰山会的成员,筹建民生银行的倡议胎动于泰山会的一次内部座谈会。1994年,泰山会联合全国工商联,将首期集资300万元分成了12股,史玉柱领衔的巨人集团就认购了民营八股中的一股。 尽管最后出资入股时,因为巨人大厦危机的意外爆发,史玉柱资金链断裂,与民生银行发起股东的身份失之交臂。上述报道说,但2003年他又以白菜价从泰山会另一名成员万通集团掌门人冯仑手中受让了1.43亿原始股,几次增持后,还是成功跻身民生银行的大股东之列。 屡次高调 据最新披露的资料,健特生物仍是民生银行排名前五的股东,这履行了史玉柱当初3年不减持和将民生银行股份留给孙媳妇的承诺。 创办好的企业,就像自己的孩子。投资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公司,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私募投资人士包某对记者说,几次发声,能感觉到史玉柱对自己孩子的关切。 史玉柱近期的几次公开表态,恰巧就是在民生银行原行长毛晓峰被带走调查及民生银行股东持股比例变更期间。 2月21日,史玉柱在自己的微博中明确表态,不会参加民生银行4月举行的董事会换届选举,并强调民生银行新行长应该公开招聘。更早在今年1月2日,据报道,在安邦保险集团持续增持民生银行之际,另一大股东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减持民生银行,史玉柱就此发布微博:承诺不减持,并提醒同班同学吴小晖,如果将来把民生股票搞跌了,我去踢他PP。 2月2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宣称原行长毛晓峰辞职后,史玉柱也称,十几年前,个别领导曾向民生银行委派一无能力行长,导致银行发展停顿,耽误几年,并宣布如果此次领导再次委派陌生人空降当行长,股东大会上我投反对票。 事实上,史玉柱对民生银行的关切早在几年前就显现了出来。有媒体发现,早在2011年8月,中国人寿曾打算控股民生银行,但史玉柱立即通过微博回应:拜托中国人寿,别虎视眈眈想控股民生银行,中国惟一的民营的重要银行,别成为国有银行,给民营留一块小小的天空吧。 或许,史玉柱还是为了民营银行的那份‘情怀’。上述私募投资人士认为,毕竟,从股权结构上看,民生银行历来的股东都不会持股超过太多,形成绝对优势。他看到了股东的变化,也看到了持股比例的变化。自然,可能会引起对未来的担忧。 但搜狐财经评论称,史玉柱是担心民生银行今后发展不好,引起股价下跌。相较而言,惟独民生银行曾经的第三大股东、现在第四大股东的史玉柱,目前‘退休’后把大部分身家都压在了民生银行上,现在的主业也是资本市场投资,‘史大闲人’输不起。该评论称。 有媒体测算,史玉柱在2014年以前进进出出总共投了55亿元在民生银行上,当然账面盈利丰厚,也因投资民生银行一战被封为民间股神。 上述评论还称,传闻中史玉柱与高盛还签了三年的民生银行对赌协议,赌民生银行股价在三年后会不会跌破一半,史玉柱看多,高盛看空。对于协议的杠杆等具体情况,外界并不了解。有传闻称协议签到2016年的。这或许也是史玉柱担心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 前述券商策略研究员认为,上市公司中,一直强调的是给股东带来的收益,这一点,即使是史玉柱,也不可能不会在乎。如果保持以前的结构,他能稳定获益。但现在,变化多了,就对公司业绩带来了一丝不确定性。 影响几何 不过,对于史玉柱的高调,有分析人士认为,史玉柱的言论并没有代表性,民生银行的行长任免并不需要股东大会的表决,只需要由董事会决议,而史玉柱目前已经辞任民生银行董事。 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11月18日最新修订的民生银行公告章程里对行长任命做出规定,民生银行设立行长一名,由董事长根据提名委员会的提名向董事会提议,董事会决定聘任与否。行长的任职资格须经中国银监会核准。公司章程还规定,在董事会换届选举召开之前,董事会设提名委员会,由提名委员会负责广泛征求股东意见及收集提名提案,并对提名人资格进行审核,审核后报董事会审议,由董事会以提案方式提交股东大会进行表决。 民生银行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士就此也对媒体称:史玉柱和普通民生银行股票的投资者一样,都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市场不需要太过于关注史玉柱的言论。 与史玉柱相比,民生银行的其他股东们却展示了另一番态度。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另一大股东卢志强分别在2014年12月3日和2014年12月4日,连续两次减持民生银行A股股票,其持股比例降至3.09%。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已于今年1月21日清空了其所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股份。另外,民生银行原副董事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同样于去年12月26日以均价10.8元股,出售1.854亿股民行A股,套现约20亿元。 搜狐财经的上述评论直言,不管是刘永好、郭广昌,还是卢志强,都是家大业大,刘永好身后背负着新希望集团,除了金融,还有饲料、房地产和乳制品生意在。郭广昌做医药、地产和金融,且在金融里的资产不仅是民生银行一家。卢志强做房地产、金融和能源,他还是联想的董事。这些大佬,都犯不着‘鱼死网破’。 另据今年2月初的高层会议纪要,民生银行高层称,已和包括安邦保险在内的大股东达成高度一致,即大股东不会出售股票。同时,媒体还透露,民生银行将在今年4月-5月进行换届,在这之前行长和党委书记将有定论。这与史玉柱微博透露的时间点相似。 何去何从 陈志龙认为,这一回,史玉柱一反常态地高调代表广大股东陈情管理层,希望民生银行经营层应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公开招聘,显然暗藏机锋,不无所指。 民生银行虽然是一家股权十分分散的民营银行,其经营层似乎也从未摆脱过某种宿命般的行政任命。陈志龙认为,史玉柱的微博陈情,实际上是对通过市场化遴选机制,引入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士的呼吁和呐喊。 他认为,制度缺陷及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缺位或流于形式,必然给腐败和寻租提供机会。要有效遏制腐败,需在制度层面完善对于权力的监督和控制,真正把权力关于制度的笼子,现代经营体制,除了授权制度之外,还必须同时是控权监督制衡机制,否则,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会闯祸。只有建立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这其中包括正确的经营理念、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体制,才能增强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 机制改革是很长远的事,就现阶段看,虽然史玉柱的微博陈情作用有限,但归根到底,民生银行高层还是得为包括史玉柱在内的各大、小股东创造价值。上述券商研究员称,这才是这家银行目前最重要的事。
|